fbpx



專欄文章

專業HR知識平台

提供人事管理、HRM系統以及專家見解的文章
無論您是企業老闆、企業主管、HR專業人士,或正在改善人力資源流程的夥伴
有助於您在人力資源領域取得成功

新北勞工局提醒「按時 全額 薪資單」3原則不出包

新北勞工局提醒「按時 全額 薪資單」3原則不出包

工資是勞工提供勞務的報酬,也是維持經濟生活及照顧家庭的重要憑藉,如果雇主沒有按照約定發薪日或約定數額給付工資,對勞工權益將造成重大影響。新北市勞工局提醒雇主,其實只要掌握「按時」、「全額」、「薪資單」3原則,原則上就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,勞工局也有「勞動檢查立即GO」、勞資爭議調解機制,可協助釐清相關爭議…

read more
缺工加劇,企業、政府、求職者需攜手因應

缺工加劇,企業、政府、求職者需攜手因應

疫情解封後,台灣景氣回溫,但缺工問題也日益嚴重。根據 Yes123 求職網調查,自 2022 年 10 月邊境解封後至今,超過 7 成企業有徵才計畫、8 成 5 表示目前處在缺狀態;近 4 成公司坦言,人力到了異常吃緊的地步。缺工最嚴重的產業包括餐飲、旅宿、零售、製造等,這些產業以人力密集為主,在疫情期間受到衝擊,導致員工流失。此外,台灣的少子化、高齡化也加劇了缺工問…

read more
7成適用單位減收職業災害保險費,實績費率制成效顯現

7成適用單位減收職業災害保險費,實績費率制成效顯現

為督促投保單位辦理職業災害預防並加強職業安全衛生管理,針對僱用員工達50人以上之投保單位,其勞工職業災害保險之行業別災害費率採「實績費率制」。勞動部表示,明(113)年實績費率已計算完成,適用單位共1萬9,673家,其中逾7成適用單位減收職業災害保險費,顯示實績費率制對於督促雇主加強職災預防工作,以減少職災事故發生,具有一定的成效…

read more
婦女再就業,勞動部補助最高可領3.3萬,雇主也可領!

婦女再就業,勞動部補助最高可領3.3萬,雇主也可領!

依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,我國女性勞動參與率在101年首度突破50%,達到50.19%,逐年穩定成長至111年51.61%,但仍低於OECD國家。為鼓勵因婚育因素退出勞動市場的婦女重返職場,勞動部結合經濟部、衛福部及教育部等服務資源,訂定為期3年的「婦女再就業計畫」,結合4個部會投入27億元,推動10項就業促進措施及21項具體作法,自今(112)年9月1日起上路,預計3年增加14萬名女性勞動力,3年後的女性勞參率提升到53.5%…

read more
常見特別休假NG態樣!雇主勿踩雷!

常見特別休假NG態樣!雇主勿踩雷!

勞動部表示,特別休假是勞工的法定權益,依《勞動基準法》第38條第2項規定,特別休假期日的排定應按照勞工意願。勞動部也提醒,年終將近,事業單位如約定以曆年制(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)為特別休假請休期間,因年度終結而未休畢之特別休假日數,除勞雇雙方協商遞延至次一年度實施以外,其餘日數,不論未休原因為何,雇主均應結清發給勞工工資…

read more
移工聯盟抗議仲介亂象,勞動部:轉換雇主可自行辦理

移工聯盟抗議仲介亂象,勞動部:轉換雇主可自行辦理

台灣移工聯盟於萬聖節前夕在台北車站前舉行了一場抗議遊行,抨擊仲介制度存在的問題,並呼籲政府廢除仲介制度。他們指出,這一長期存在的仲介制度已經長期剝削台灣的外籍移工,包括高額仲介費、薪資扣押、強迫勞動等情況。本次抗議活動旨在提高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關注,並促使政府採取行動保障外籍移工的權益…

read more
基本工資調漲,勞退月提繳分級表增23級

基本工資調漲,勞退月提繳分級表增23級

台灣勞工的退休金制度近日迎來了一項重大的調整,隨著基本工資的提高,新的「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分級表」也應運而生。這一舉措將對全台超過七百萬名受雇勞工的退休金提繳產生影響,我們將深入了解這個調整帶來的重要變化。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,雇主應按月提繳不低於勞工每月工資6%的退休金,儲存於勞工保險局設立的「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」…

read more
缺工缺才嚴重,企業逆勢加碼徵才

缺工缺才嚴重,企業逆勢加碼徵才

台灣企業面臨缺工困擾,1111人力銀行最新調查發現,雖然將近5成的企業認為第4季景氣比去年同期差,但仍有高達8成7的企業開缺徵才,其中「餐飲旅宿業」的缺工情況特別嚴重。這些現象表明,即使在不確定的經濟氛圍下,台灣企業積極招聘,並需要更多的人才來支持他們的業務…

read more
勞退自提人數創新高,專家建議6%提滿

勞退自提人數創新高,專家建議6%提滿

根據勞動部的統計,截至今年7月底,全台已有103萬名勞工參與自提退休金計劃,佔全體提繳人數746萬人的約13.8%。這一數字顯示,自提退休金方案在台灣日益受到歡迎,並創下了歷史新高。值得一提的是,有自提退休金的勞工中,直接提滿6%的人佔比接近9成..

read more